资料下载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审计风险

发布时间:2015-09-07   文章来源:市政府财务结算中心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审计风险

提要 事业单位收入因来源较多、涉及面广、作弊手段较隐蔽等原因,使其成为财务舞弊的高发区,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事业单位收入,指以事业单位整体为主体,其取得的全部非偿还性资金。在收入支出表中的“收入”项下,依次列示各个来源的事业单位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经营收入和拨款收入。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存在重大误报和财务报表表达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事业单位收入来源较多、涉及面广、作弊手段较隐蔽等原因,使事业单位收入成为财务舞弊的高发区,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
  事业单位收入审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的收入存在错报、漏报、虚报以及隐瞒不报等问题,而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而导致发表错误审计意见,造成审计失败。
  二、事业单位收入常见的舞弊形式
  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收入中进行舞弊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从财务账内舞弊和财务账外舞弊两方面分别论述:
  (一)财务账内的舞弊手段
  1、将收入在往来款挂账。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专项资金挂账,对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专款专用,而挪作它用,却长期挂在往来账上。二是其他收入挂账。一些事业单位取得的其他收入,不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而长期在往来款挂账,并在往来账进行实质性收支核算,调整财务收支,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核算不真实。
  2、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取得违法收入。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不顾国家三令五申,利用职权自行设立多种项目收费,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有的偷梁换柱,将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手成为下属单位的服务性收费项目;有的巧立名目,以协会、举办活动等各种形式超额收取企业的会员费等。有的以宣传费、合作费等形式收取利益关联企业单位费用。
  (二)财务账外的舞弊手段
  1、单位将出借资金、出租房屋和其他固定资产,为对方提供各种服务和方便之后,而将租金收入、资金占用费和服务费等收入在对方财务账上存放,或部分入财务账、部分在对方财务账上存放等形式,并随意进行各种开支,既弥补了事业开支不足,又方便了单位、个人不易报销账务的支出。
  2、随着事业单位各种活动的开展,以及出自单位、个人的不同需要,各种形式的赞助应运而生。购买药品、书籍等,经销商动辄给予赞助;学生择校,向学校交纳择校赞助费;运动队为取得成绩,向知名企业拉取冠名费、赞助费;单位经费不足,向所管辖单位以宣传费等形式收到赞助费。由于这些赞助费都不是正常的资金缴拨渠道,必然在预算管理上带来不规范和一些弊端,一些单位将赞助费不入账,直接用于职工福利、奖金发放,将余额以个人名义储蓄或将现金存放各业务部门,有的甚至存放于别的单位进行各种开支,以上情况直接造成了赞助费收支管理的混乱状态。
  3、利用银行委托收款等不直接收款形式,将事业收入转至账外。例如,某些执法监督部门收费是以银行委托收款的方式收取的,只给缴费单位银行收款凭单,不开具行政事业收费单据,并将收取的此项费用在银行开设“其他活期存款”户,在单位财务总账、明细账上均无记载。
  4、事业单位使用不合规收款收据,取得违规收入。某些事业单位在进行正常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过程中,除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单据外,还使用部分不合规收据收费,从而将部分预算外收入转到账外,将应上缴的预算外收入用于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这部分收入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发现,只有综合分析各时期单位收费额趋势的异常,找出日常业务活动收入的审计疑点,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才可以发现。
  5、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收据。例如,有些执法部门收费的弹性较大,特别是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票。如,有的部门制定“土政策”,有些收费不开票不上缴,直接进入账外账。
  一些事业单位根据自身需要、业务特点,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舞弊,审计人员应注意积累舞弊的案例,及时发现可能舞弊的审计疑点,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揭露舞弊,防范风险。
  三、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
  作为审计人员不可能揭露事业单位收入中存在的全部差错和舞弊行为,但有责任揭露其中的重大差错、舞弊,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凭借审前调查和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应该能够找到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
  (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审计人员要面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以及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信任度,使得审计人员要加强其专业判断能力。专业判断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的重要性指标,舞弊审计的主要目标和结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力度,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程度,选择各类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及判断财务报表收入类是否能适当、公允地反映当前的收入状况等。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的基础和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要对事业单位收入固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作合理的确认,并制定科学的各个收入明细科目的重要性水平,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及审计时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
  (二)应侧重的审计程序。在事业单位收入审计过程中,在执行审计计划,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审计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审计必要事项,主要包括:一是审查收费文件及收费许可证。查看事业单位各收费项目、标准、范围是否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有无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甚至自立收费项目的乱收费行为。二是审查票据领购本记录的票据。查看是否使用财政部门及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已使用过的票据是否完整无缺,有无将收入不记账或收多记少,以及私分、借支公款等问题。三是审查收入明细账。查看预算外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合规。有无乱拉赞助、乱摊派;有无将应税营业收入与免税收入混合核算而偷漏税金的行为。四是审查银行账户。查看预算外资金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银行查询账户开立情况,有无自立银行账户、公款私存或几家银行同时开设账户逃避监督的行为。
  (三)注意舞弊预兆信息,确认审计疑点,揭示舞弊行为。在事业单位内部,要关注内部控制的状况和有一定权限接近单位资产的人员的个人审计期间表现;一些最常见的舞弊预兆信号:(1)单位财务主管及会计人员对审计人员撒谎或过分回避其询问;(2)财务人员经常与审计人员存在争执,特别是在有关会计原则的应用上显得过于激进;(3)财务人员过分强调部门指标,而又拿不出相关文件;(4)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非常薄弱;(5)往来账科目在季度和年终结账时有频繁的调节迹象;(6)单位财务部门对外部财务管理监督部门表现出非常不屑的态度;(7)财务决策或处理是由一个人或由极少的几个人决定的。
  (四)注重分析性复核在防范风险中的应用。分析性复核在事业单位收入审计防范风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审计人员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单位业务活动中的日常数据,就能发现若干异常现象,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必要的审计程序,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目的。
  (五)有效实施延伸性审计程序,借以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在通过往来账、未记账业务、虚列支出设小金库等发现单位收入审计疑点,但并未搜索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证明被审计单位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那么应采取必要的延伸性审计程序,以确定被审计单位不存在重大错报及舞弊。延伸性审计程序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限制,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思维、想像力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合作程度。
  四、结论
  鉴于事业单位收入舞弊形式的多样性、隐蔽性以及对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造成的重大影响,审计人员在对其进行审计时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审计工作中,应严格按审计计划,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对上述事项予以足够关注,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审计程序,相信事业单位收入方面大部分的舞弊行为是可以及时发现的,审计风险是可以得到有效防范的。笔者认为,对财务账内的舞弊,应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为主,而对账务账外的舞弊,则应适当给予处罚,完善内控制度较妥。

摘自《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8期 作者郎尚荣